登录 | 注册   微信 简体 繁体
无障碍阅读 进入适老模式

庆祝台前建县40周年|台前县设立前后

来源:县政府办2019-04-12
浏览量:46130

台前融媒电  新中国成立后,台前地区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历史性变革,最突出的就是频繁的区划:

1949年,寿张县归属平原省聊城地区;

1952年,平原省撤销,寿张县重回山东省;

1958年至1962年,阳谷县撤销,与东阿县西部并入寿张县;

1964年,寿张县撤销,南部并入范县,划归河南省安阳地区;

1974年,设立台前工委、台前办事处,与范县分治;

1978年12月,国务院批准设立台前县;

1983年,安阳地区撤销,台前县划归濮阳市管辖。

撤销寿张,千年古县成历史

1958年7月刘少奇视察寿张县

台前县原属山东省寿张县。

寿张县历史悠久:春秋时为良邑,战国时为刚寿,西汉时置寿良县,东汉初改为寿张县沿用至撤销,历代为山东省所属。抗日战争爆发前,寿张县辖黄河以北今台前县大部和阳谷县南部,黄河以南4个区(含今梁山县)。新中国建立前,寿张县属冀鲁豫行署第九专员公署。1949年9月,行署撤销,设立平原省,寿张县归属平原省聊城专员公署。1952年平原省撤销,聊城专署划归山东省。

新中国建立后,寿张县设城关、侯庙、金斗营、马楼、打渔陈、夹河、张秋、十五里园8个区,此后,虽然县内区划较多变动,但基本保持这一状况,变化不大。

寿张县历史上名气大,辖域广,文化积淀十分丰厚。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寿张县走在全国前列,成为全国农业生产的典型,这也是寿张县有史以来最辉煌的时期。其中的标志有:

——引起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的关注。1951年和1958年,毛主席两次问及寿张县。1958年8月,毛主席接见全国劳模刘秀印。寿张县委书记刘传友受到毛主席点名表扬。1958年7月18日,刘少奇视察寿张县。

——扩大寿张县建制。1958年12月,撤销阳谷县建制,其辖区及东阿县刘集、徐屯2公社并入寿张县,寿张县域面积由725平方公里扩大到1750平方公里,人口达到74万人。1961年7月恢复原建制。

——先进典型众多。农业生产大放卫星,引起全国轰动;台前农业社是全国农业生产的先进典型;石门宋农业社是全国闻名的养猪红旗,得到毛主席、周总理的批示。

——各种现场会相继召开。全国政协工作现场会、华北5省防虫现场会、山东省委地委县委书记现场会、山东省委宣教工作现场会、山东省国防体育现场会、山东军区民兵现场会、华东协作区体育工作经验交流会等各种现场会纷纷在寿张县召开,各级领导人及国际友人、各界人士纷纷到寿张县视察、参观、学习。

然而,1964年,寿张这个千年古县终结了她的历史。

金堤河成了寿张县被撤销的关键。

主持协调这一工作的,是水电部副部长钱正英。

金堤河是黄河的支流,也是排涝河,发源于河南省新乡县,经原阳、封丘、延津、汲县、浚县、滑县、濮阳和山东省范县、寿张等县,在寿张县东北端张庄入黄河,干流长159公里,流域面积4869平方公里。1951年10月30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决定,将范县、寿张县等地临黄堤与北金堤之间(金堤河下游流域)全部划为滞洪区。

每年汛期,金堤河上游河南省的涝水大量下泄,下游山东省范县、寿张两县不愿意无代价的接收上游客水,承受水灾。范县在边界筑坝拦阻,这样便形成跨省区的水事纠纷,而且成为老大难。建国前长期未能解决。

在1952年以前,金堤河流域均由平原省管辖,水事纠纷并不突出。1952年撤销了平原省后,金堤河分属河南、山东两省,形成跨省工程,该流域失去了统一的管理,矛盾才日渐突出。

1958年,范县在金堤河干流范县境内建4座平原水库(葛楼、十字坡、姬楼、古城),上起范县高堤口,下至古城,全长31.86公里,以北金堤为北围堤,总蓄水库容1亿立方米;寿张县修建了明堤、台前、张秋3座水库和台前水电站,总蓄水库容2500万立方米。1961年7月,河南省委据国家黄河防汛总指挥部的通知,决定为防止金堤河水溢、滞洪不畅和堤、坝阻水下泄及北金堤安全、土地盐碱化,废除平原水库及沿河围堤坝,暂停引黄灌溉。

1962年3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为解决冀、鲁、豫三省水利纠纷问题,在范县召开专门会议。参加会议的有:副总理谭震林,水电部副部长钱正英,河南省委书记刘建勋、副省长王维群、水利厅长刘一凡,山东省委副书记周兴、副省长陈雷、水利厅长姜国栋,河北省长刘子厚,安阳和聊城两个专区负责人吕克明、段俊卿、夏子凡等。会议决定:(一)废除金堤河水库;(二)停止引黄,拆除阻水工程,恢复水的自然流向;(三)采取措施为金堤河找排水出路。

1963年8月,豫鲁地区经历了20世纪最强暴雨。下游寿张县几天内累计降雨量在600毫米以上,平地积水成灾。金堤河南小堤漫溢,无法防守。上游客水形成洪峰,接连摧毁范县三道拦水坝,全部泄入寿张县河段。寿张县金堤以南一片汪洋,台前至孙口村一带水深达1.5米以上,墙屋倒塌无计其数,人民财产受到巨大损失。解放军派出舟桥部队,动用大批橡皮船紧急抢救群众。与此同时,黄河水位升高,金堤河水难以流入黄河,寿张县金堤河以南形成湖区。待黄河水位降低后,寿张县用数吨炸药将张庄临黄大堤爆破,方使金堤河水下泄入黄。这次大灾,进一步升级了鲁豫边界的水利矛盾,金堤河水事纠纷更加恶化。范县决心重修拦水坝,对原坝加高,以防后患。此举给上游的河南省流域增加后顾之忧。

1963年9月,国务院副总理谭震林、水电部副部长钱正英到聊城、濮阳一带视察引黄灌溉和金堤河排水工程,到张庄金堤河入黄处查看水清。12月17日,水电部向国务院提交《关于金堤河问题的请示报告》,报告提出:为解决北金堤滞洪区的滞洪、泄洪、排水等问题,将山东省范县、寿张县部分区域调整归河南省。

1963年12月26日,国务院以(国水电字[1963]871号)文《批转水利电力部关于金堤河问题的请示报告》,同意水电部关于金堤河问题的报告,“为了更好地解决金堤河问题,将现属山东省范县、寿张县金堤以南和范县县城附近的土地划归河南是合理的。”

1964年2月4日,山东省人委以([1964]29号)文,向国务院报送《关于同意将范县、寿张两县金堤河地区划归河南领导的报告》。2月29日,国务院(特急[1964]86号)文对山东、河南两省人委和水电部、内务部作出《对山东省人民委员会关于金堤河地区划界问题报告的批复》。

这些文件的核心,是以解决金堤河水出路为由,撤销山东省寿张县建制,将该县金堤以北3个半区(张秋、十五里园、李台和城关区金堤北部分)划归阳谷县;金堤以南4个半区(侯庙、马楼、打渔陈、夹河和城关区金堤南部分)并入范县,同时将范县划归河南省安阳地区所辖。


1964年4月1日至4日,交接工作在范县驻地进行,至3日,交接完成。山东省副省长陈雷、河南省副省长王维群,聊城地委副书记王翰卿、安阳地委副书记焦祖涵,黄委会副主任韩培诚,两省有关业务部门负责人参加交接活动。山东、河南两省人委根据国务院关于区划调整的批复,同意为便于治理黄河及金堤河滞洪区,将山东省寿张县撤销。原寿张县所辖金堤以南地区并入范县;范县金堤以南地区和金堤以北范县城附近的金村、张扶村划归河南省,由安阳专区接管。原范县金堤以北的观城、王庄、古云、古城等5个区划归山东省莘县。4月4日,山东省人委、河南省人委共同向国务院报送《关于将范县、寿张两县金堤以南地区划归河南省的交接工作报告》。

9月9日,国务院(国内字[1964]421号)《关于山东、河南两省金堤地区调整省界问题的批复》下发。10月8日,河南省人民委员会下发(豫民字[1964]872号)《关于山东、河南两省金堤河地区调整省界的通知》;10月16日,安阳专署转发河南省人委(豫农第872号)《关于山东、河南两省金堤地区调整省界的通知》。

经过区划调整,金堤河水只经河南省辖县流入黄河,豫、鲁两省关于金堤河的水事纠纷大部分得到解决。


并入范县,十年苦辣与酸甜

遵照国务院指示,1964年4月1日,山东、河南两省在范县召开交接会议。两省交换所涉及的区、公社干部随地不动。寿张县县直机关3000余名干部职工,除县长施财、县委副书记穆玉朋、副县长孙镜清及40余名行政干部调往范县外,其余干部职工分配聊城地区及所属各县。其中调入阳谷县的领导干部有:吴文吉(县委副书记)、王子玉(县委常委)、王心诚(县委常委)、刘登久(副县长)、葛舒斋(副县长)等;调往莘县的有:张平斋(副县长),其他干部69人;调往临清县的有:刘子忱(书记)、司振东(县长)等。

与此同时,范县金堤以北除金村、张扶两个村以外,观城、王庄、范镇、古城、古云5个区划入莘县。

从此,由原范县金堤以南的6个区(濮城、颜村铺、杨集、龙王庄、张庄、白衣阁)和原寿张县金堤以南的5个区(侯庙、打渔陈、马楼、夹河、台前)组成的新范县诞生(很多老人把新范县称为“新县”),全县共辖65个人民公社,823个大队,1017个自然村。由原属山东省聊城地区改属河南省安阳地区。

1968年,范县革命委员会成立,原来的11个区撤销,改为11个人民公社,公社下设基点片;1973年,夹河、马楼、张庄、濮城4个公社划为夹河、吴坝、马楼、清水河、张庄、高码头、濮城、辛庄8个公社,其余7个公社不变。全县共辖15个公社。

尽管区改为公社,数量也发生了变化,可是,群众还习惯成原范县部分为“西六区”,称原寿张县部分为“东五区”。

新范县地形东西狭长,从西部辛庄木靳村到最东边吴坝张庄,长82.4公里。范县县城则座落在西部,距最东部60多公里。

新范县成立之初,管理不便就引起了上级重视。

为了便于工作,1964年4月,刚刚完成区划调整,范县县委就在寿张设立中共范县县委驻寿张工作委员会,范县人民委员会设立驻寿张办事处(1964年9月,得到河南省委批准),具体领导范县东部五个区的工作。工委书记由范县副县长孙镜清兼任,副书记韩考进、赵宪武;办事处主任赵宪武(兼),副主任荣柯英;办公室主任李先福,副主任何东举。范县公安局、邮电局、人行、商业局、粮食局、供销社等机构也在寿张设立分局或办事处。1968年3月,范县革委会成立,范县县委驻寿张工委和范县人委驻寿张办事处撤销,东五区直属范县县委和范县人委领导。

范县驻寿张工委办公地点设在原寿张县公安局。撤销寿张县时,寿张县公安局、法院、监狱等机关没有划给山东省,留以备用。后来,台前工委成立时,办公地点也借住在这里。多年以后,台前县公安局、法院等单位才迁往台前县城。

范县驻寿张工委辖5个区:台前区(书记王金镇、区长张洪绪)侯庙区(书记田文忠、区长周颜博)马楼区(书记杨德智、区长崔绍堂)打渔陈区(书记张敬斋、区长刘相月)夹河区(书记白昭武、颜承温)。

“东五区”事实上成为相对独立的区域。不管是经济社会管理,还是国民生产总值、社会总产值、国民收入、农业产值、工业产值、粮食产量等数据核算,工委单独统计,之后报范县汇总。这也为几年后与范县分治打下了一个基础。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范县出现了众多的造反组织,后来逐渐形成几个大的派别,如:“红联”(范县红色革命造反派大联合)“三司”(河南二七公社第三司令部)“东方红”(东方红造反司令部)“八一八”(支持东方红的学生组织)等,分别代表观朝派、濮城派、寿张派等。“西六区”与“东五区”的矛盾开始凸显。1968年3月,范县革命委员会党的核心领导小组成立,取代县委;范县革命委员会成立,取代县人民委员会。首先受到冲击的是原寿张县干部,如穆玉朋(县委副书记)孙镜清(县委副书记)施财(县长)等被打倒。

派性之争直接影响了工作开展。如:1970年,河南要抓些大型引黄灌溉工程项目。当时范县西部彭楼灌区已初具规模,桑庄引黄稻改工程也初见成效,所以西部引黄工程只是逐步完善和配套问题。而东部(东五区)引黄工程滞后,满庄、王集、影唐引黄设施陈旧,需改建或重建,灌溉系统尚未全面规划,缺乏统一治理。在对待这一重大项目上,领导层意见不一致,有的强调应重点配套完善彭楼灌区。穆玉朋、孙镜清、何东举等几位领导极力争辩:西部已初具规模,东部尚未启动,所以这一工程必须放在东部。几经努力,在省、地的支持下,最后才确定启动东部引黄灌溉工程。

区划调整后,还出现了新问题。

经过区划调整,金堤河水只经河南省辖县畅行无阻地流入黄河,两省的水事纠纷大部分得到解决,从此上游地区解脱了长期涝灾之苦。但区划不够完善,出现一些新问题:一是给治理金堤河留下后遗症。区划以金堤为界限,一刀切,金堤以北村庄归山东省,金堤以南村庄归河南省。范县和台前县明正言顺地成了“金堤河泄洪通道”。而金堤河流域土地状况非常复杂,金堤以北村庄的土地绝大部分在金堤河流域,与金堤以南村庄的土地交插在一起,仅台前河段内有5.12万亩。因为金堤河小堤培宽加高、防汛抢险,都要动用山东地区的土地。动土则要高价赔偿,不赔偿则不能动土,这样造成金堤河小堤长期不能修复,给防汛带来许多困难。金堤以北村庄的农民为索要赔偿,多次聚众闹事。二是金堤沿线建立七座排灌涵闸,旱时引河水灌溉金堤北农田,汛期向金堤北泄水。区划后河道工程分属两省管理,致使汛期金堤河涝水不能及时排泄,旱时金堤河缺水,黄河水不能补充,金堤北大面积农田不能灌溉,双方互相制约。三是将寿张县城、张秋大镇及范县古城镇(原县城)均划给山东省,而范县城留在山东省境内形成孤城,形成一乡两省。这样以来,范县失去经济文化中心及税源,影响财政收入,造成县财政困难,而且给县城建设与管理带来许多困难。四是,区划后范县地理状况更加复杂,东西长达100余公里,沿黄河线更长,交通不便而又无交通工具。县领导下乡与现场指挥防汛抢险,唯一交通工具是自行车。

为解决范县“西六区”与“东五区”文化大革命中遗留下的地区性宗派矛盾及黄河、金堤河防汛难度,10年之后,省委决定将“西六区”与“东五区”分开。

设立工委,一张白纸绘新图

1973年12月7日,河南省委批准(豫发[1973]133号),将范县东部(原寿张县部分)7个公社划出,成立中共范县台前工作委员会和范县台前办事处,为县级机构,属安阳地委、地革委领导。1974年1月1日,工委、办事处正式办公。办公地点驻原寿张县委机关,部分局委驻台前公社机关(台前公社机关临时迁驻白蜡仝大队)。工委办事处辖区面积393.97平方公里,308个大队,397个自然村,人口232814人。

中共范县台前工委和范县台前办事处成立后,工作中遇到了不少实际问题,有人认为台前工委是范县的派出机构,是范县在台前增设的一个机关,不承认是县级单位。有时持介绍信外出联系工作,任你怎么说明台前是县团级单位,人家也不相信。1975年初,台前工委、办事处行文给安阳地革委、河南省委报告,说明情况,要求将“中共范县台前工作委员会和范县台前办事处”更名为“中共台前工作委员会和台前办事处”。3月14日,河南省委批复同意。随即制作出两枚公章使用。这样改名后,外地人仍有质疑,台前工委和台前办事处是河南省的什么单位,模糊不清。

此后几年里,河南省下发的文件中,台头多为“各地、县委、人民政府,台前工委、台前办事处”,很多外地人不知道“台前工委、办事处”多高的级别。

台前工委成立之初,领导班子如下:

工委委员33人,书记穆玉朋(办事处主任),副书记孙镜清(办事处副主任)、何东举(办事处副主任)、邵化范(办事处副主任、贫协主任)、仇汉琢(办事处副主任),常委于长青(办事处副主任、台前公社书记)、王凤芝(办事处副主任、妇联主任)、王伯群(工委办公室主任)、吕士寅(工委宣传部长)、高金良(办事处副主任)、颜旭东(工委组织部长)、周庆轩(武装工作组副部长)、武其国(武装工作组副政委),1977年3月增补李金才(办事处副主任、团委书记)为常委。

不是常委的办事处副主任有:王金镇、张敬斋、石金兰(农民代表)。

台前工委办事处辖7个公社:台前公社(书记、主任于长青)侯庙公社(书记、主任张新谓)马楼公社(书记、主任张怀交)打渔陈公社(书记、主任杨明芹)夹河公社(书记、主任崔绍堂)清水河公社(书记、主任丁建华)吴坝公社(书记、主任颜承温)。1976年11月,增设后方、孙口两个公社。

工委办事处按县级机构设立工作部门。

工委工作部门有:办公室、组织部、宣传部、机关党委、党校。

办事处工作部门有:人民法院、公安局、计划委员会、民政局、工业局、轻工业局、交通局、电业局、农林局、水利局、农机局、财政局、税务局、工商局、商业局、粮食局、邮电局、人民银行、科学技术委员会、文教局、卫生局、体育运动委员会、知识青年办公室。1974年2月,增设生产指挥部、计划生育办公室;1975年8月,增设生产救灾办公室、供销社、外贸局;1975年12月,增设农林水办公室、公交办公室、财贸办公室等。

军事、群团工作部门有:中国人民解放军武装工作组、总工会、团委、妇联、贫协等。

说台前一张白纸、一穷二白,一点都不过分。寿张县撤销后,工业都留在寿张镇,给了阳谷县;与范县分治后,工业也留在范县。工委成立后有顺口溜,至今还在流传:“一条马路一盏灯,一个喇叭全城听。”极言台前的小与穷。

区划后,台前形成特殊的地理区域,处在河南省黄河、金堤河最下游,金堤河入黄的三角地带。三分之二的耕地在北金堤滞洪区,三分之一在黄河滩区,“三堤两河”横贯全境。汛期黄河涨水,金堤河水遭黄河顶托,不能自流入黄,张庄电排站抽排流量低。金堤河长期蓄水,形成平原水库,群众还要上堤防守。据统计,1964年区划后的40年间,就有17年遭受内涝灾害,累计受灾面积400万亩,年平均10万亩。再加上黄河每三五年一次泛滥,水漫河滩1—2.5米,农作物被淹,人民生命财产受到很大损失。如1976年,黄河滩区一片汪洋,金堤河上游来水不能入黄,内涝水深0.3—0.5米,最深处1.5米。全体机关干部、农村青壮年劳力全部上堤防守,达20余天,中秋节就是在大堤上度过的。

河南省把台前定为“一水一麦”地区,每年秋季受灾,国家供应给每人每天一斤粮一角钱,吃国家统销粮数百万斤,花国家救济款数百万元。台前的灾害,是金堤河上游受益、下游受灾、牺牲局部保全局的灾害,长期处于受灾——恢复——再受灾的恶性循环中。

新成立的台前工委、办事处面临的就是这样一个局面。

工委领导决心很大,发誓要改变台前的落后面貌。工委书记穆玉朋身体力行,拖着病体,不分昼夜奔波在农业生产一线。他常说的口号是:“大批促大干,大干促大变,三年建成大寨县”“不改变台前贫穷落后面貌,死不瞑目”“活着干,死了散,再大的困难也不变”“宁可少活20年,拼命建设新台前”“说到做到,不放空炮”“干到腊月二十九,吃了扁食再动手”等。

1974年1月27日至30日,台前工委召开的第一个大会,不是庆祝会,而是农业学大寨先进单位、先进个人大会。会上,工委书记穆玉朋在讲话中说:

“我们这个地方虽然多灾多难,可是我热爱这个地方……我愿意和大家一起干,一直到不能工作为止……只有大干,才能大变,大干就得流大汗……国家干部和基层干部要彻底转变作风,对人民作出新贡献,基层干部每年参加集体劳动不少于300个劳动日,包队干部不少于100至200个劳动日……对于消极怠工、闹名誉、闹地位、争权夺利、小病大养,长期请假不归,造谣言、搞派性,分裂群众、分裂干部的一些人,轻则批评教育,重则严肃处理,绝不姑息迁就……”

1974年8月,在工委“干部大下,农业大上”指示下,590多名干部到农村驻队,与社员同吃、同住、同劳动。工委要求:所有下去的干部,一律不准回机关,坚持苦干三年,改变不了面貌不罢休。

干部群众大干苦干,使农业生产条件得到极大改善。夹河公社的翻於压沙、马楼和后方公社的万亩大方、孙口公社种稻压碱都取得了很大成功。工委还组织群众搞生产自救,到东北地区搞建筑劳务(群众称“搞副业”)。1976年,安阳地区平原八县林业现场会在台前召开,地委号召:西学林县,东学台前。

工业开始起步,先后建成化肥厂、酒厂、烟厂、塑料厂、面粉厂、农机修造厂、煤矿等企业,扩大了台前机械厂、台前(侯庙)医疗器械厂、台前(梁集)农具厂等。台前生产的电风扇、机床、离心机、小型拖拉机及烟酒等产品,行销全国。医疗器械厂被省委省政府命名为“大庆式企业”;台前煤矿受到国家表彰,1977年1月,工委副书记仇汉琢与煤矿副主任张思忠赴北京参加全国煤炭工业学大庆会议,受到华国锋和叶剑英、李先念、陈锡联、纪登奎、汪东兴、吴德、陈永贵、吴桂贤、王震、余秋里、谷牧、孙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

台前还战胜了黄河金堤河的特大洪水,修筑了护城堤,兴建张庄电排站,逐步改善基础设施。

经过几年的奋斗,台前建县的条件已经成熟:

机构编制健全。工委和办事处按县级编制配备,各个机构逐步健全,干部职工配备齐全。并在原台前公社驻地建设了城镇,国家投资近500万元,形成了台前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经济形势好转。从1974年到1978年,粮食产量由25985吨提高到63905吨,工业产值由157万元提高到356万元,财政收入由81万元提高到10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7元提高到50元。

政治大局稳定。文化大革命中形成的派性逐步消除,工委凝聚力增强。

台前的干部多是寿张县的老干部,他们念念不忘寿张县。1976年5月13日,中共台前工委、台前办事处《关于要求改设台前县的请示报告》明确要求:

“台前改设县后,可将山东省阳谷县的金斗营、李台、四棚、寿张、十五里元、张秋原来属于寿张县的六个公社划归台前,县名仍恢复寿张县,县城设在寿张镇。这样,有利于解决两省水利纠纷,有利于金堤河的治理,有利于团结。金堤以南滞洪后,群众有迁安的后方。县城能充分利用原来的千余间房屋和几个较大的工厂,为国家节约开支几百万元,滞洪后,县直机关可以指挥群众搬迁。如果这样区划不合适,我们要求将山东省阳谷县的寿张公社划归台前。这个公社东西长10公里,南北宽5公里,面积约50公里,26个大队,37个自然村,25000人。县城设在寿张镇,县名仍为寿张县。”

县名的问题,是台前上下十分关注的问题。1978年春,民政部和河南省民政厅派员到台前调查了解建县情况,并召开了一个座谈会,参加会议的有领导同志、老干部、文化界人士等,议题就是征求大家对县名的看法。大家提出了七八个名字,如:台前县、凤台县、新建县、黄金县、金黄县、寿南县、鲁中县等。其中意见比较集中的是台前县、新建县。有人查了全国的县名,好像新建县已经有了,这样大多人就认可了台前县这个名字,主要理由是:台前县处在原寿张县的凤凰台之前,寿张是老县,历史上影响大,加上1974年以来,已经叫了4年“台前”了。同时,大家还有今后恢复寿张县的念想。工委书记穆玉朋同意这个意见,工委就按“台前县”上报。

1978年5月27日,台前办事处正式向安阳地革委报送(台办发[1978]56号)《关于要求改设台前县的请示报告》。

正式建县,台前跨入新时代

1978年12月29日,国务院下发(国发[1978]281号)《国务院关于增设台前县的批复》,全文如下:

河南省革命委员会:

你省一九七八年七月十三日报告悉。同意将范县东部的九个公社划出,成立台前县。台前县归安阳地区行政公署领导,县革委会驻台前村。

一九七八年十二月二十九日

此时,新成立的台前县辖9个公社、49个基点片、315个生产大队、197个自然村、1446个生产队,人口244590人。

台前正式建县后,原中共台前县工作委员会、河南省台前办事处转为中共台前县委、台前县革命委员会,领导成员基本未变:书记穆玉朋,副书记孙镜清、何东举、邵化范、仇汉琢,常委王凤芝、王伯群、吕士寅、高金良、颜旭东、王金镇、周庆轩、杨明芹、林英海、李献亭。

然而,还沉浸在建县的喜悦中想台前县,忽然发生了一场强烈“地震”。

受文化大革命派性影响,上级个别领导带着某种观点解决台前县问题。

在一次会议上,县委书记穆玉朋提到了文革期间的派性问题,被人偷偷录了音,报告给安阳地委书记王瑛,成为导火索。地委大做文章,一场“揭盖子”(领导成员之间相互揭发问题)运动在台前县铺开。安阳地委两度派工作组来台前县整顿领导班子,对县委班子进行了大调整,一批局委、公社负责人被免职。副书记孙镜清、何东举停职,1979年3月恢复工作,何东举随即调往南乐任县委副书记;9月,县委书记穆玉朋“病休”,地委派来浚县县委副书记张韶光任县委副书记,主持县委工作;调入宋清波,调整施财、魏洪勋为县委副书记;1980年12月,副书记仇汉琢调往浚县农场任副场长;1981年1月,副书记张韶光调离台前;1982年4月,副书记邵化范调往濮阳县任县农委副主任。另有一批干部未作结论。

1980年12月,县委书记穆玉朋在“病休”1年4个月后,地委调派范县县委书记李士先(清丰县人)任台前县委书记兼革委会主任,穆玉朋任顾问。一年后,林英海接任县委书记兼革委会主任。

“揭盖子”运动使台前来之不易的大好局面遭到破坏。

1982年5月,台前县第一届党代会召开,选举产生中共台前县第一届委员会,到2017年,已历九届,县委书记14任,分别为:穆玉朋、李士先、林英海、王日新、刘玉岭、崔银太、王朝阳、杨广勤、毛盼星、李公乐、张悦华、贾祖贫、牛春堡、常奇民。

1978年12月至1982年4月,台前县革委会主任先后由县委书记穆玉朋、李士先、林英海兼任。1982年4月,台前县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选举产生第一届台前县人民政府,至2017年,已历十届,县长13任,分别为:宋春林、刘玉岭、郑守来、王朝阳、董丁修、毛盼星、李公乐、刘保仓、尚英照、贾祖贫、牛春堡、常奇民、王俊海。

40年来,台前县发生了巨大变化。

——经济持续增长。从1978年到2017年,全县生产总值由107.4万元增加到111.66亿元,工业总产值(增加值)由356万元增加到58.78亿元,财政收入由839万元增加到3.38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由50元增加到8842元。

——基础设施日益完善。从1978年到2017年,公路通车里程由65公路增加到700多公里,建设了国道、省道;京九、瓦日两条铁路干线在台前交会建站;供电量由271万千瓦时增加到19000万千瓦时;县城面积由一个村庄扩大到11平方公里。

——消除贫困成效明显。率先发展个体私营经济,逐步形成羽绒、化工、汽车配件、相框等优势产业,带动全县群众治穷致富,贫困村、贫困户和贫困人口逐年缩小。

台前虽然变化巨大,但是,1964年区划带来的后遗症,一直困扰着这一地区。

金堤河一期治理工程1999年开工,开挖、疏浚、加深加宽,南北小堤培高加厚。而台前境内10条排水沟口站闸到2004年只修了3座,张庄电排站改扩建工程也迟迟没有动工,造成金堤河容纳了上游客水,水位增高,境内涝水无法抽排到金堤河,形成大面积内涝。1998年秋,一场特大暴雨再次袭击台前。从7月29日到8月10日短短10多天内,台前降雨量达551.2毫米,其中8月4日10个小时内降水多达296.5毫米。与此同时金堤河上游水汹涌而至。金堤河水位超出警戒线,到处出现险情。全县全力以赴防汛抢险,奋战一个多月,投入劳力5万余人,动用土方100余万立方,编织袋11万条,麻袋6万条,塑料布2000公斤,抢险30多处,堵复口门43个,堵跨堤涵闸30多处,加固工段12处,长达8561米。全县一片汪洋,100多个村被水围困,成为“孤岛”。

为解决上述问题,各级领导和濮阳市政府、范县及台前县曾多次要求再次区划调整。将寿张、范县金堤以北9个区再划回河南省。

1978年,河南省委书记段君毅与山东省委书记白如冰曾协商,同意对行政区划进行适当调整,将台前、范县仍划归山东,恢复原寿张县和原范县。但在征求聊城地区意见时,遭到激烈反对,区划调整未能实现。

1984年4月20日,濮阳市人民政府(濮政[1984]37号)向河南省人民政府上报《关于要求将山东省莘县、阳谷县沿金堤乡镇分别划归我市范县、台前县管辖的请示》:

“1964年……金堤河地区行政区划进行了调整……实践证明,这样调整区划给金堤河的统一治理和当地政治、经济发展仍带来了许多难以解决的问题:1.不能进行金堤河的统一治理……2.滞洪迁安没有后方……3.不利于中原油田开发建设……不能进行城镇的统一规划和建设……要求把山东省莘县、阳谷县沿金堤的乡镇划归河南省,即将现属莘县的樱桃园、古云、古城、大张4个乡(共204个村,226平方公里,159250人、1.6万公顷耕地),现属阳谷县的寿张镇和金斗营、李台、十五里园、张秋4个乡镇(182个村,227.3平方公里,159274人、1.3万公顷耕地)分别划归我市范县、台前县管辖。或把山东省莘县樱桃园乡和阳谷县寿张镇分别划归我市范县、台前县管辖,以利两县城镇规划和建设。”

1987年12月3日,省政府向国务院报送(豫政文[1987]149号)《关于调整我省范县行政区划的请示》和《关于调整我省台前县行政区划的请示》。12月14日至16日,根据国务院指示,水电部和民政部在北京召开“豫鲁两省金堤河地区行政区划和金堤河治理问题座谈会”,水电部长钱正英主持会议,参加会议的有山东、河南两省及石油部、中原油田、总参谋部、黄委会等单位负责同志。会议首先就河南省《关于调整我省范县行政区划的请示》和《关于调整我省台前县行政区划的请示》进行了讨论,因意见分歧太大,难以协调统一,未能取得共识。

1995年5月20日,河南省长马忠臣到台前县参加京九铁路孙口黄河大桥通车典礼。饭间,老领导林英海和县委书记杨广勤又说道台前县的区划问题。杨广勤说:“最近,聊城地区对行政区划议论很多,说是台前又要划归山东了。造成台前干部人心不稳,特别是在台前工作的外地干部想法很多。台前历史上区划多变,是造成贫困的重要原因之一。只到现在台前还有顺口溜,‘共产党真有钱,撤了寿张建台前’,1964年的行政区划,直到现在后遗症还解决不了,说把老寿张县一分为二,是‘人清地不清,留下是非坑’,行政区划不能老折腾。如果真要搞行政区划,我想无非是两个办法:一是把寿张镇划归台前,使台前县城有更大的发展空间,也使台前滞洪迁安时有个大后方,仍隶属河南。二是恢复寿张县建制,整体归属河南或山东都行,这对台前长远发展有好处。”林英海说:“段老(段君毅)对这件事也很关心,前一段还要寿张、范县、濮县的老地图,我让广勤同志给他找到了。我的意见,如果国务院搞行政区划,就恢复寿张县建制,归属山东或河南都行。1964年撤销寿张县,把金堤以南地区划归河南,是单纯的治水观点,没有充分考虑县域经济的整体发展和城镇建设,对范县、台前的经济社会发展都造成了很大影响。台前之所以贫困,不完全是资源问题,与行政区划关系很大。”马忠臣感慨地说:“这些都是历史问题了,不好解决。山东省炒这个问题,可能与聊城引用黄河水有关。如果台前划归山东,聊城引水就好办了,水资源很珍贵啊!我想这件事权衡利弊,还是维持现状好。过去行政区划犯过历史性的错误,我们这一代要慎重对待,别再重犯历史性的错误。前几年范县为了县城建设,要山东一个乡或者几个村,跑了几年都没跑成,当时国务院都责成民政部门征求意见了,那时我还在山东,我都去北京参加会了,回来还是没有结果,后来,范县也只有搬县城了。在很多事情上,我们争不过山东,他们在中央各部门的人多,替他们说话的多。”

几十年来,虽有多次报告、建议、方案,提出行政区规划调整意见,但最终没有实质性进展。

1996年,台前被国务院确定为国家特困县;2002年,被定为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2017年,被确定为河南省4个深度贫困县之一。

本文来源于《台前政协》2018年第三期



本文参考资料:

《寿张县志》(1960年版)

《范县志》(1992年版)

《台前县志》(2001年版)

《聊城地区组织史资料》(1989年版)

《阳谷县组织史资料》(1989年版)

《台前县组织史资料》(1991年版)

《中共台前县历史大事记》(2005年版)

《台前县历年国民经济主要指标统计资料》(2009年版)

《纪念县委书记穆玉朋》(2017年版)

《金堤河地区水事纠纷》(1998年版)

《飞鸿雪泥》(2014年版)

《台前文史资料》(1—11辑)


(作者简介:孟繁臻,男,台前县后方乡后张村人,1962年9月生,濮阳师范文史专业、安阳师专中文科毕业先后任台前县后方中学教师、团支部书记兼后方公社少先队总辅导员,台前县教育局教研员、办公室干事,台前县委宣传部新闻干事、记者站长、主任科员、副部长,台前县政协常委、学习文史委主任。创办文史文学类季刊《凤凰台》,主编《台前文史资料》(第9-12辑)和《台前历史图片》《台前羽绒飞天下》《台前乡村记忆》《京杭大运河台前段资料选编》《台前县人民医院志》等。)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