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微信 简体 繁体
无障碍阅读 进入适老模式

河南台前:产业集聚 滩区穷县蝶变羽绒之乡

来源:县政府办2013-11-18
浏览量:17646

河南台前:产业集聚 滩区穷县蝶变羽绒之乡

在台前县宏宇羽绒公司董事长杨庆生眼里,飘起的不是轻飘飘的绒毛,而是沉甸甸的财富

走进河南省台前县产业集聚区,很容易就被它的蓬勃朝气感染,宽阔的马路、整齐的厂房,让人恍然这是南方某个快速崛起的轻工业城镇,然而,这里实际却是河南、山东两省交接的边缘地带,河南省财政收入最少、最穷的县。
  
  这里朝气蓬勃的发展态势却异常真实。近年来,积极抛开“我应该穷”落后思维,台前县借势中原经济区战略和河南省委决策,因势利导、科学规划,向“我努力富”目标挺进。仅仅几年间,因“收鹅毛、鸭毛”形成的“江北最大羽绒集散地”完成质的飞跃,成为了闻名全国的“中国羽绒之乡”,以此为基础,台前县平地建高楼,白手起新势,超越发展趁势起航。 

河南台前:产业集聚 滩区穷县蝶变羽绒之乡

这种手工的分拣羽毛方式已被全机械化替代

迫于生计 逼出万人“贩羽”大军
  
  “收鹅毛、鸭子毛……”沙哑的声音未落,台前县宏宇羽绒制品有限公司的董事长杨庆生的办公室里笑成一片,他自我解嘲说,“不行了,喊不出来了……后面的拖音,实在不好意思喊了……”
  
  杨庆生今年48岁,兄妹8个中排行老七,从16岁开始跟随村里人一起去收鸭毛,从事这个行业已经32年,他也是台前县从业时间最长、资格最老的羽毛商人。现在的他,经营着一家名为“宏宇”的羽绒制品公司,每年能产水洗绒5000吨、羽绒制品30万套。
  
  像杨庆生经营的羽绒制品公司,台前县上规模的有12家,如果算上一些小规模的加工厂,从事羽绒行业的企业,台前县可达到64家。2014年前三季度,仅12家上规模羽绒企业的产值就达到22个亿,利税2200多万元。
  
  台前县位于河南省东北部,黄河大堤把全县分为黄河滩区和北金堤滞洪区两部分,其中,三分之一的人口和耕地在黄河滩区,三分之二在滞洪区。由于地理位置特殊,自然环境条件恶劣,加上建县晚,基础差,底子薄,台前县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
  
  这里,由于黄河、金堤河的水淹之害,曾被国家禁止投资50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这里,仅有30余万人口、人均耕地不足0.5亩;这里,虽有10万余亩沿黄滩区耕地,但滩区耕地沙化严重,加之黄河水泛滥频繁,水利条件差,当地群众守着黄河却只能种旱田,种不保收。即使种上庄稼又会遇到黄河泛滥,往往颗粒无收。
  
  “虽然有人说台前为黄河的安澜做出了很大贡献,但我们这里一直很穷,种庄稼养不活人,也不能单单指望国家每天补贴的一毛钱、一斤粮,所以大家只能走出去谋出路。开始是当建筑工人,后来发现收鸭毛挣钱,就这样,一传十、十传百,八十年代中后期,台前县收鸭毛、鹅毛的,有三万多人。”台前县鹏达羽绒制品有限公司董事长赵继安回忆。
  
  台前县收鸭毛的“始作俑者”已无法考证,但现在台前县的羽绒加工“大佬”们,却能清楚回忆三十年来的点点滴滴。
  
  “开始是徒步走,三两个人结伴,背两只化肥袋子,早上天不亮就出发,没有目的地,先往山东方向走,最早时候鸭毛很便宜,两毛钱一斤,或者一盒火柴换一斤,累了找老乡家住一晚,饿了去老乡家蹭一顿。后来,发展到骑自行车,一天能跑上百里,我们台前县的收毛大军,走遍了山东半岛、河北省,最后到了东北三省。”杨庆生回忆。
  
  渐渐地,杨庆生、赵继安等人的经营方式发生了变化,从每天收三五斤,变为每天十几斤,到最后找当地人“代收”,从小商贩慢慢演化为经纪人,最后,又投资建厂,自己加工生产羽绒制品,慢慢掀开了台前“江北第一羽绒集散地”新的一页,台前羽绒,终于用最为艰苦的方式,开始“温暖世界”。

河南台前:产业集聚 滩区穷县蝶变羽绒之乡

雪鸟羽绒公司产业延伸到上游 500万只种鹅养殖项目

河南台前:产业集聚 滩区穷县蝶变羽绒之乡

台前县最大的鹏达羽绒公司货品每天源源不断运往各地变成羽绒服、羽绒被,温暖全世界


  因势利导 “羽毛贩子”崛起蝶变
  
  从“生计”变为“生意”,从小“生意”变为大“买卖”,台前县的羽毛商人们走过来,却有很少人了解为何会有这样的发展。赵继安杨庆生有自己的看法:除开始追求利润的自觉外,更多变革来自政府的引导,尽管这个过程很漫长,看起来也不“扎眼”。
  
  “如果说我们六个人凑钱买下的第一台羽毛分拣机是我们自己的能力,那么,从清水河乡搬出来到孙口镇,就是政府的因势利导,没有这次搬迁,就没有江北最大羽绒制品集散地、中国羽绒之乡,也没有我们的今天。”杨庆生回忆说。
  
  1986年,经过几年在东北的积累,羽毛生意越做越大的杨庆生和伙伴们,再不为货源发愁,从全国各地邮寄到台前县邮政局的羽毛包裹,每天堆积如山。但是,每月要跑两次浙江萧山“卖毛”的他们,仍无法脱去“农民”的身份,值得欣喜的是,命运总是钟爱有付出的人们,一次,一名萧山收羽毛商的话,打开了杨庆生的思路。
  
  “他告诉我,一斤羽毛卖二三十块钱,一斤羽绒卖四五百块钱,五至十斤羽毛就可以出一斤羽绒。”
  
  这个消息,让台前县的“收毛人”欣喜不已,在这个消息传出后,台前县开始出现极为奇异的一幕。在数万个收毛人家里,户户把堆积如山的毛分批堆放,用蒲扇不停地扇,随着蒲扇的上下摇动,羽绒从羽毛堆里飞出,飘在墙角,然后再打包准备卖钱。
  
  杨庆生说:“扇羽毛,在台前就一个多月时间吧,第二次去萧山卖羽绒,我看见了一台自动分毛机,一天能分拣羽毛一吨,我们几个开始合计,人工扇毛一天几十斤,还得人工打包,不如买一台这样的机器。但是这台机器的价格达6万元,这在当时是天价,但我们说干就干,当时就定了一台机器。”
  
  杨庆生和赵继安等人的举动,在台前县引起了轰动,一名老“收毛客”甚至怒骂“这几个小子就是瞎胡闹……”然而,很快这种声音就消失了。机器的效率不仅体现在一天200斤的快上,而且可以更精准地把羽绒分为几个层次,并可以机器打包,比人工成本高出几十倍。半年后,杨庆生等收回了机器等十几万元的成本,又有四台机器被运往台前……“江北最大的羽绒集散地”的叫法,开始不胫而走。
  
  但在贫穷、落后的农村,杨庆生们的发展仍受制约,当时的他们,无法意识到“产业、区位”的重要性,这时候,另一个改变台前羽绒产业的人物出现了,他就是原台前县孙口乡党委书记、现台前县人大主任吴春华。
  
  “那是1996年,当时我根本不认识任何政府领导,也不知道他们能帮我什么,吴书记找到我的时候,我根本不明白他的意思,他劝说我把我的加工厂搬到孙口乡去,我只是觉得那边离县城近可能会更方便一点,现在想起来,我或者更多是冲着那是领导的崇敬感,但是,如果没有那天吴书记的来访,台前县的羽绒业不会有今天的成就。”杨庆生说。
  
  吴春华的造访,直接的结果是,几个合伙人拿出了全部家当,又从银行贷款总共筹集了200多万元,在孙口乡,即现在的台前县新区、产业集聚区所在地建成了二十亩的新厂区,并开始引进新型机器,向着更高精尖的现代化企业方向迈进。
  
  赵继安、杨庆生们开创性的举动,再次引起了台前县同行的注意,更多的羽绒制品厂建设起来了,然而,这里仍然属于因势利导形成的自然产业集聚,集聚的更多是规模,这种集聚尽管规模越来越大,但在羽绒业话语权上,与杭州萧山仍不可同日而语,他们,需要进一步的壮大。
  
  那么,台前县会遇到怎么样的历史机遇,又会如何把握机遇,让30年的辛苦积累连续蝶变,成为真正的“羽绒之乡”呢?中原经济区国家战略的机遇,河南省“产业集聚区”的理念适时到来,台前,开始酝酿着再变。

河南台前:产业集聚 滩区穷县蝶变羽绒之乡

台前县羽绒行业的下游产品羽毛装饰几乎全部出口,供不应求

河南台前:产业集聚 滩区穷县蝶变羽绒之乡

来自广东的制衣企业看中了台前产业集聚的优势融入发展


  
  科学集聚 “羽绒之乡”潜力无穷
  
  台前县产业集聚区,位于台前县新城区西南部,规划面积6平方公里,重点发展羽绒制品加工及服饰制造、石油化工和机动车配件制造产业,划分了羽绒产业园区、服装制造产业园区、仓储物流园区、农副产品加工区、公共服务配套区和生活配套区等八个功能分区,目标是建设全国性羽绒加工基地、服装出口基地、石油化工生产基地、河南省重要的沿边经济区和特色产业集聚区。
  
  走在台前县产业集聚区,很快就能看到一个熟悉的名字——雪鸟羽绒,它隶属于河南省雪鸟实业有限公司,这是台前县的明星企业,雪鸟羽绒也是台前县唯一的“中国驰名商标”,它,就是台前县政府科学规划产业集聚的结晶。
  
  此外,华泰羽毛、芳欣制衣、英腾服饰等,或依托台前县的羽绒加工业优势,或依赖台前县的劳动力密集优势,也在这一小片天地中找到“归宿”,抱团发展,一步步发展壮大。
  
  放眼现在的台前县产业集聚区,满目皆新。宽阔的马路,平整的地形,洁净的环境,隆隆的机器声。而这些局面,不仅来自于小浪底结束黄河水患后政策的改变,还来自于台前县人对于发展的渴望,更来自于台前县对时势的把握和理解。
  
  2009年,产业集聚区建设,开始在河南省各地落地生花;2012年7月26日,河南省政府正式出台《濮阳市建设中原经济区濮范台扶贫开发综合试验区总体方案》,台前县,对发展的思路越来越清晰。
  
  “招大商、招好商,才能给集聚区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在这样的理念下,台前县领导带动、园区主动、部门联动、乡镇齐动,一批批项目落地台前县,从广东东莞引进的芳欣制衣、武元制衣项目、从上海引进了英腾服饰项目、上海复兴教育园区项目,从北京引进了御生堂制药项目、正大国际商贸物流项目,从浙江萧山引进了顺和羽绒项目,从安徽六安引进了庐丰羽绒、顺鑫羽绒项目……台前县,产业集聚的发展脉络也越来越明显。
  
  不仅是把客商招进产业集聚区,而且服务也在这个区里“集聚”,对每个招商项目,台前县都建立了“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套班子、一抓到底”的项目推进机制,全程服务,责任到人,及时解决项目从签约落户、开工建设到投产运行中的困难和问题。昔日贫穷落后、没有一个拿得出手的工业项目的台前县,因“羽绒”这个行业,日渐“羽翼丰满”。
  
  聚合方显力量。2012年12月7日,在杭州召开的中国羽绒工业协会第四届五次会员大会上,中国轻工业协会和中国羽绒工业协会联合发文,命名台前县为“中国羽绒之乡”,台前县成为全国第四个“中国羽绒之乡”,实至名归。
  
  荣誉和成绩,让台前县对于产业集聚区的认识,越来越深入。
  
  台前县产业集聚区管委会主任闫继海说:“以前台前的所谓什么什么区,其实就是建在村里面的集市,形不成规模,也引不来凤凰,这入住的客商们看得最清楚。现在的台前县产业集聚区,还未完全建成,企业就抢着入驻、生产,为什么,因为这里的条件好、产生的利益大呗。”
  
  据介绍,台前县的产业集聚区不同于其他地方的产业集聚,其他集聚区是从原来的工业区、商贸区的基础上改进而成的,而台前县的产业集聚区,因为成立较晚,所以规划更为科学、合理,如羽绒业产业区,除道路、绿化、园区等基础设施建设外,还集中设计了20000吨的污水处理厂,专供羽绒行业设厂污水净化,可为入园区企业剩下少则几百万元、多则千万元的费用。
  
  即使在羽绒制品厂区,这里还分为起步区、发展区、控制区三个区域,形成“区中园”的结构,分别共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使用。另外,在产业集聚区还建成了658套公租房项目,作为入驻企业员工宿舍使用。

在这样的优势下,台前的产业集聚越来越步入科学、集约的轨道。每公顷至少3500万元基础投入的条款,让这里的产业集聚门槛开始抬高,集约土地、集聚发展,也不再是一句口号。这样的结果,不仅不让客商们感到突兀,反而更加充满希冀。

“在广东设厂,更多的是看到他们自然形成的产业集聚,在河南台前,政府主导的产业集聚更科学,更合理,为我们规划的更多,服务的更多,我们在这里建厂生产,肯定会越来越有信心了。”台前县芳欣制衣公司总经理陈立伟说。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