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微信 简体 繁体
无障碍阅读 进入适老模式

河南羽绒企业博弈定价权

来源:县政府办2015-07-16
浏览量:7360

大河报716日电(首席记者李传金)

协调,并未取得进展

眼下,对于濮阳市台前县60余家羽绒加工企业来说,无助、沮丧、期待的心情可谓五味杂陈。

60余家羽绒加工企业全体亏损,正处于退出市场的边缘。一场关乎全县羽绒加工企业生死命运的定价博弈正在进行。

“我听说羽毛原料定价新机制已经达成,不过仍然处于协商之中,仍然存在变数。”713日,河南省鹏达羽绒制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鹏达羽绒)一位营销人员向记者表示。

这位营销人员的表态是针对“中国羽毛原料定价新机制在台前诞生”的报道给予的回应。

记者了解到,710日,有媒体报道,在77日台前县召开的全国羽绒产业座谈会上,在中国羽绒工业协会协调下,新希望六和集团、河南雪鸟实业等国内10多家羽绒企业在台前县达成合作协议,将共同建立羽毛原料定价机制,以规避市场风险,实现共赢发展,并就此判断“中国羽毛原料定价新机制在台前诞生”。

鹏达羽绒上述人士介绍:“新希望六和集团控制着中国羽绒行业30%的原料供应,拥有着行业话语权。现在整个行业都处于亏损状态,而羽毛价格仍然很高,现在加工一公斤羽毛就要亏损40元以上,是历史上最大的亏损幅度了。”

谈判就在新希望六和集团与瑞翎实业、鹏达羽绒等企业之间展开。“新希望六和集团态度很强硬,不愿意让价,在中国羽绒工业协会负责人的协调之下,虽然口头有附和,但是并没有落实到纸面上,并没有奏效。”知情人士这样向记者透露。

记者就此采访新希望六和集团山东公司,他们表示并不知情,让记者采访北京总部。记者电话打到新希望六和集团北京总部,却无人接听。

“现在,我们联合了全国羽绒制品企业上书新希望六和集团,要求新希望六和集团下调羽毛价格,给我们生存的空间。”上述知情人士介绍。

成长中的瑕疵

台前县众多羽绒制品企业渴望与新希望六和集团达成“中国羽毛原料定价新机制”还有另一层含义在里面——希望夺取行业话语权。这与台前县羽绒加工产业的底气有关。

来自公开的信息显示,台前县羽绒产量占全国羽绒市场的近四分之一,拥有羽绒加工企业60多家,年深加工能力4万多吨,羽绒被服及工艺品加工能力3000万件,是名副其实的“中国羽绒之乡”,长江以北最大羽毛集散地。

台前成为“中国羽绒之乡”,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历史积淀结晶。台前县羽绒产业起源于上世纪70年代。当时,台前人到东北、西北等地从事建筑谋生,他们发现当地人宰鹅宰鸭之后,剩下的羽绒成了废品,于是,便做起了走村串户收购鸭毛、鹅毛的行当,运回台前初加工后,再销给浙江萧山一带的羽毛制品加工企业。

“现在,这种产业链结构并未发生变化。我们加工的羽毛半成品还是销售到江浙一带。”鹏达羽绒营销人员介绍。

眼下,台前县从事羽绒购销、加工的人员3万余人,形成了集鸭鹅孵化、养殖,羽毛加工销售,羽绒水洗、分拣,羽绒服装、被褥等系列制品深加工于一体、较为完善的产业链,70%以上的羽绒制品出口到德国、法国、英国、中东等国家和地区。2014年全县规模以上羽绒企业实现产值29.8亿元,出口额达1.02亿美元,占全省同类出口产品的80%以上,纳税总额在全县产业发展中位列第一。

据介绍,去年,全国羽绒行业制定了“台前标准”。来自全国羽绒行业协会(商会)、产业基地、检验机构、生产企业的100多家单位的代表共聚台前,对羽绒羽毛的代号、品名、技术和检验方法等标准进行了重新修订,被业界称为“台前标准”。这标志着台前在全国羽绒行业的权重。

然而,“台前标准”不过是行业生产标准,并非是决定企业命运的定价机制。眼下,台前众多羽绒制品企业渴望拿下价格定价机制,显然要取得生存的主动权。可是,定价权在上游原材料生产商新希望六和集团手里,显然,台前企业看到了自己的“软肋”。

共赢才是出路

近年来,羽绒价格一直处于上涨通道。而羽绒价格又掌握在大企业手中,这让整个行业受伤的案例不时发生。

比如,2013年,受当年禽流感疫情影响,国内众多羽绒制品企业出现原材料短缺现象,羽绒原料采购价格在不足三个月时间内翻了一番,下游产业链叫苦连连。羽绒原料价格曾出现以一天一万元幅度暴涨的现象。羽绒产业成本飞速上升,出现了羽绒原料囤货惜售、有价无市的现象,下游生产商只能采取减小订单数量,多批次下单的模式,应对突来的危机。

事实上,前年的羽绒行业危机至今没有消失。“现在的加工企业成品积压严重,加之气候影响,加工企业对半成品的压价现象同样存在,可以说,我们处于两头受困的局面。”

“现在加工企业也与我们一起要求新希望六和集团降价,给我们生存留下一点机会。”

上述知情人士透露:“我们这次集体行动,拿出破釜沉舟的决心,如果新希望不降价,我们就集体退出与新希望的合同。”

事实上,新希望能够不降价,还与羽绒加工企业存在恶性竞争有关。“你不与新希望订合同,他与新希望订合同,行业内企业相互抬价从新希望拿原材料,这样宠坏了新希望,导致新希望不愿意降价,现在全行业亏损了,大家才有意愿与新希望协商定价机制的事。”

记者从新希望六和集团的公开信息中了解到,联盟合作的发展模式是新希望六和集团的成长之路,他们与不同的大企业集团进行合作,“对产业链和价值链进行了整合,达到了资源共享、合作共赢的目的”。

显然,新希望六和集团也是一家崇尚共赢价值观的企业,相信台前羽绒加工企业能够与新希望六和集团达成定价机制,维护共同的产业利益,毕竟,只追求个人利益的商业行为不会带来长久的商业利益与发展前景。

“对于能与新希望六和集团达成定价机制不乐观,我们没有影响新希望决策的能力,完全受制于原材料供应商,毕竟,我们现在不可能养鸭子。”上述人士悲观地表示。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